首页

sm之家首页

时间:2025-05-24 12:26:01 作者:广西梧州:初夏荷花开 游人赏花来 浏览量:29945

  中新网柏林10月23日电(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22日,以“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其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人权相关议题展开交流。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赵树坤表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和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社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气候风险是全球性的,要有效化解必须通过国际合作,重铸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整合气候治理人权机制、气候谈判等多种气候治理机制。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张震指出,环境权是实现生存权与发展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入宪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环保策略、法治模式和发展道路,由此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新时代。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王政勋表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唐颖侠指出,为避免气候人权过度扩张带来的空心化、碎片化和权利滥用等负面影响,需要在既有气候诉讼和环境权发展的基础上重构气候人权的概念,符合合法性和相称性原则,明晰所涉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毛成毅表示,在推动基于人权的气候变化诉讼过程中,国际社会需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框架和行动计划。同时,加强司法合作和交流,促进各国法律实践和经验分享交流。此外,还需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中欧人权研讨会于2015年创立,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承办,德国明斯特大学、国际哲学学会合作举办。(完) 【编辑:魏晨曦】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各地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走进南京高校揽人才

过去一年里,对准张伯礼的聚光灯减少了。但在他看来,这才是一名医者的常态。“医生的本分就是踏踏实实看病,我们不是网红,不带货,不必过多拥抱聚光灯。”

(八闽千姿)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制定本方案。

六万年一遇!“年度最值得期待彗星”12日最接近地球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4”20日在京启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

“近年来,民革内蒙古区委会的工作为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民革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主委于仁杰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致贺词。

现场直击第九批国家集采,42个品种再迎“降价风暴”

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说:“主业求强不求大,符合当前抓质量、抓效益、抓内涵的要求。非钢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这一点很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